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演讲稿

论语演讲稿

时间:2024-03-09 18:49:15
论语演讲稿 15篇

论语演讲稿 15篇

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演讲稿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演讲稿 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这个长达3个星期之久的寒假里,我读了一夲国学经典——《论语》。正像它的题目一样,古代大文学家孔子用自己独当一面的方式论述了“语”这个字。

打开《论语》,我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了一个充满睿智的鲜活的人正向我们昂首走来。——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 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他留下了许多供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论及了孝道、治学、立德、为政,他的思想 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全部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相吻合,但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 供后人们照出自己的面貌。

刚开始读之品之之时,我觉得那些满是“之乎者也”的句子和段落乏味之极,就像老和尚那样念着无聊的经,但逐渐逐渐我被孔子的儒术渲染了。孔子注重的是 孝、学、德,而那些金钱与名义,在他的'眼中只不过是粪土罢了。他的地位在文学界上很高,却不是官场上的追猎者,他只不过是一个老师、先生,不断以实践教导 堂下的众弟子。

在《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 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 ;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 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就是孔 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论语》是文化经典之一。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今天我们读《论语》,要做到继承吸取其精 华,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才是学习、研究《论语》的现代价值所在。

论语演讲稿 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读了论语这本书中说的: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尼,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要说 话算数。

就比如我家吧。有一次,我考试考了一百分,爸爸非常高兴,我说:爸爸,我考了一百分你不带我去哪玩一天,爸爸毫不忧郁的答应了,说下一星期天我带你去 云台山玩,我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云台山,时间过的如流水一般,转眼间到了星期天。我迫不急待的.去问爸爸什么时候去,爸爸说:今天太忙了,没 有时间,改日吧!我的心霎时间由高兴到难过。我说:爸爸你不想去,就别说,说出去话就如泼出去的水,要说到做到。

妈妈下班了,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妈爸爸说了一顿,妈妈说爸爸做的不对,答应小孩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演而不信。

虽然这次我没去云台山,但是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作为一名好学生,更要诚实守信,善于勤学。

论语演讲稿 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孔夫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所有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最后著成了中国的一本瑰宝——《论语》

读《论语》,本来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可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却发现,“仁”,这个字贯穿了全文,“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论语》中的许多的词句都是发人深思的。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个句子常挂在我的嘴边,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仁”。孝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但现在也慢慢开始退色了,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把中国人内心有唤醒了,明白了“孝”的意义。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我们不难发现,在饱经过几千年的'风霜后,是它,唤醒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是它,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精神!

可是光说不实干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学习孔子,用“仁”却面对世间的万物,用谦虚对待人生,永礼来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要用勤奋来充实人生。《论语》也是我们犯错时的教育书,指引我们正确得道路。总之,它就是教你人生之道。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论语演讲稿 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一直以为所谓儒学不过是表面上推崇中庸、仁义、礼教等虚有的东西,做作的让人厌恶。他和他的弟子连种稻插秧都不会还自居君子圣贤,所有的人民在他们眼里都是低微贫贱的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可见孔子有歧视妇女的嫌疑,另外我至今还记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鼓励他的同乡努力刻苦学习,尊师:”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我承认,宋濂真的很尊师。可是正是这种方式让中国由盛转衰,不敢出 ……此处隐藏9366个字……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论语演讲稿 15

北宋三朝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之高,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备受追捧的国学经典。为官者从中习得治国以礼;教育者得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启示;普通民众获得为人处世之原则。于我而言,领悟到的是修身对于人生发展的先决性意义。古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孔子有这样几句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说他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颜二人,不在意条件简陋,生活艰苦,而是乐在其中。宋代的周敦颐就曾经问程颢和程颐:孔子、颜回到底为什么这么开心?我想他们的快乐不是源于外在,而是发自内心。因为人生所求,或向外求富贵事功,或向内求仁义道德。在孔子看来,人生的意义,恰恰在于修身——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说,我想做个仁人,这是自己可以决定的,相对于富贵事功,道德修养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所以孔子、颜回求仁得仁,安贫乐道,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在当下,我们的生活虽然不再像孔子、颜回时那般艰苦,但我们往往缺乏他们那种坦荡坚韧、追求和格局,不是“无故寻愁觅恨”,就是百无聊赖,要么在追剧、追星、玩手机中蹉跎时间而感失去方向,无所适从。育儿嫂范雨素,她租住在北京几平米的小屋里,做着受人歧视的工作,但是她在文学创作中获得尊严和安全感。并写下“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这类深沉的文字。真正生命的尊严和快乐不是物质带来的,精神的追求可以超越物质的享受。正如刘禹锡《陋室铭》中所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心若充盈,陋室不陋。调素琴,阅金经,儒雅之乐,仁者之乐。孔颜之乐,乐在求道。

孔子的修身,还现在无论处境如何艰难,始终坚守如一。求道之后,是传道。孔子始终以传播斯文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匡地被包围,生命受到威胁,孔子操琴而弹,并说道:“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坚守自己的使命,坦荡磊落,不怨天不尤人。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在恶劣的条件下,甚至是生死关头才能检验一个人的根本操守。真正的君子,真正的仁人志士并不是终日忠义不离口,做表面功夫,而是能够在家邦危难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道义,宁折不弯。危难识忠义,烈火炼真金。也许现在我们暂时不再会遇到民族危亡、大是大非等特殊关头,但我们同样需要讲究操守,坚持正义。正如前段时间处于风口浪尖的崔永元,他因揭露“阴阳合同”事件而被整个娱乐圈视为大敌。他说“一个社会中大多数知识分子是随波逐流的,也不乏洁身自好的,但缺少拍案而起的。”拍案而起需要的是胆识、勇气和正义的坚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其他乘客的沉默导致了他们同样付出沉痛的代价。拍案而起,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则得罪人,大则甚至会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四面楚歌,成为众矢之的。没有一定的操守是坚持不下来的。因而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够在危难的情况下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因此孔子说: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真正的仁者不是乡愿之类的好好先生,更多是像堂吉诃德式的勇士和斗士,因为仁者的`好人、爱人与恶人都不是出于一己私利,而是天下道义。肩担道义,是孔夫子的使命,当隐者嘲笑孔子为自己的理想奔忙,不如做个隐士逍遥自在时,孔子说:“鸟兽不可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虽然羡慕隐者的生活,虽然赞美隐者的做法,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传播斯文与道义的使命。新时代急需这种如清泉般的君子操持来涤荡人们的心灵。《平语近人》第一期中说到:新时代的青年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发展和祖国的命运与发展结合起来。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应该坚守和奋斗的原则。

于我们而言,孔子内求修身,外求有为,无疑是让人仰望的。然而孔子也是人,而非神。若想达到“修身养德,宁静致远。”的目标,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学”。“人非生而知之者”,众凡人都要通过学习方能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论语》开篇便讲“学而时习之”,孔子“十有五而至于学”。对于学,我们首先要保持谦虚的心态,即“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臆测,不执着,不顽固,不唯我。分而言之虽各有不同,但合而言之,就是一个“谦”字。孔子曾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何?因为大部分人曾与智慧擦肩而过,不是因为天资愚钝,而是心中成见太满太深:自己知道的就不能接受异己之见,不知道的就充耳不闻,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与世隔绝。而孔子说自己“无知”“空空如也”,西方哲人苏格拉底也言道“我唯一知道的便是我一无所知。”这正是“虚怀若谷”啊。“满招损,谦受益”杯子唯空,方能盛水,心中空空,方能治学。

其次要学而不厌,对学问始终有一种渴求。即使是圣人孔子也不说自己无所不知,而只是说自己“好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无止境,学的意义,就在于追求至善的过程中,获得道德境界的提升与心灵的涵养。正如子夏所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孔文子得到“文”的称号不是因为他学到了某种技能,或达到了某种境界,而是因为他学而不厌,永不止步。

在有了一颗谦虚和好学不厌的心态后,再者就是要掌握具体的为学方法,比如温故知新、学思之辨、学以致用等等。这些都涉及到具体的“术”的层面,但其对于我们今天的为学仍有借鉴意义。修身之道,一方面淡泊物欲,一方面坚守道义,而最重要的便是通过学习来涵养心性,拓宽格局。《论语》正是这样的一本教授我们修身的经典。

《论语演讲稿 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