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P95-9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是在第五单元学生就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以及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只是因为刚学,学生对于推理的书写过程还颇为陌生。
因此,通过本节课探究相等的角,进一步加深对有关角的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对推理的过程更趋于熟练化、合理化,让其在复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使所学知识得到提高与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简单的几何命题,加深体验几何推理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为后继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引入部分。
因为本节课所执教的内容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角的关系熟练的计算出角的大小。从而推理说明出各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引入时安排了两题角的计算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目的是复习角的计算格式和特殊角的度数。
2、新知探究部分。
因为两条直线相交后得到角有很多,而小于平角的只有4 个,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根据以前的知识说出它们之间互补的关系,而对与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相等的角可能部分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也许会说到。所以我采用的是猜想- 验证的策略。而经过总结验证的策略可能会有如下三种;
(1)学生会想到把四个角都测量一下
(2)举例法,假设测量出其中一个角,通过计算得出其余的角。
(3)通过推理说明,根据同角的补角是相等的关系证明出结论。但是在课上不出现同角的补角是相等这样的话。目的是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练习部分:这要分为二个层次。其一,找一找,动一动。通过身边找一找或动一动创造一组的相等的角,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二,想一想,说一说。本节课主要我的定位是能够找出各角之间的互补或互余的关系,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言语表达的条理性。
而对于书写过程可能学生做起的难度很大,因此,基本上没要求书写计算过程的部分。
4、总结部分。其一,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今后要学习的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的知识,但是在小学阶段不做要求,但是,我想为了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数学文化的方法,介绍最早证明出对顶角相等的科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热爱科学的争当数学家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其二,知识的总结,谈一谈你的收获或感受。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教案设计流程:
A。知识流程 B。思维编程。 C。学生可接受性D。与时俱进的课堂
课堂知识点:
(一)线段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距离是指的长度,而不是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称为端点。
(2)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直直的线,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数线段。
一条直线的N个点线段的端点,数以每两个点为端点有几条线段?n(n-1)2
(二)直线
(1)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限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直线无法测量长度,直线无法度量长度。直线是无限长的,量不出长度。只画了这么长的一条线,来代表在这个位置上,在宇宙空间里无限穿梭的那条线。
(2)判断:6cm的直线比8cm的直线短2cm。( )一条直线长6cm。( )以直线上相隔6M的两点为端点可以得到一条6M的线段。直线与射线都是无限长的,它们一样长。( )
(3)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过两点必然得到一条直线,但只能得到一条直线。过两点,有几条线段呢?有几条射线呢?
(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射线、线段。(5)N个点,过其中两点,最多几条直线?n(n-1)2
(三)射线
(1)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画射线。确定端点。(虚线、省略号表示无限延长。)
(3)射线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线段,射线的事物。(光线、子弹的路径、直绳、物体的边、物体的棱、红外线瞄准器)
(四)总结
分辨直线、线段、射线。(关键看弯曲与否、端点。)
边算边画。画一条比14厘米少9厘米的线段。
射线延长成直线。过A点画射线,再延长直线。
数几条射线,几个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计算器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算式,在这些算式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算式呢?(有)
那谁能举一个例子呢?
(学生举例:1+2+3+......+20=21×10=210。)
今天我们将通过闯关的形式去探索、发现有趣算式的规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闯关。(有)
二、探究新知
(一)奇妙的宝塔
1、教师出示一组算式:1×1= 11×11= 111×111= ,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快速计算出它们的得数。
(学生动手计算,快速写出算式的得数。)
2、谁愿意公布一下你的答案?
(学生公布答案,教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三道算式有什么 ……此处隐藏11151个字……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为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本节课掌握了多少知识进行了解,也是对自己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四、说教学随想
最后,我来说说教学随想.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主动探索、积极讨论,而教师,只在关键处恰到好处的引导和艺术的点拨,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才会闪现出思维的火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9一、说教材
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是曲线图形的开始,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园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画圆。
三、说教学设计
1、情景中创造圆
课的开始,创设情景:“正确答案离小胖右脚3米处”以右脚为点,3米长的范围上去寻找,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并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个点,逐步形成圆。
2、比较中初步圆
出示已认识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平面直线图形,让学生去比较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慢慢地引出圆是由一条围成的平面图形。
3、紧紧扣住圆的特征
通过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中的中心点到各个顶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让学生去寻找相等距离的条数,慢慢演变成,圆的中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处处相等,并且有无数条这一圆的本质特征,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长,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中同长是圆的本质特征,这一教学重点。
4、画圆中感受圆
让学生尝试画圆,处处感受画圆的困惑,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感受到画圆的步骤,定点,定长,绕一圈,正确掌握圆的画法。
5、解释生活中的圆
汽车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的?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圆的一中同长本质特征
6、回归情景问题,延伸突破圆
回归情景问题,并出示篮球与圆,让学生比较认识到圆是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中同长,从而完整正确答案在以右脚为圆心,3米长为半径的球体上,圆的认识又有以重大突破。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0一、说教材
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对圆形物体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圆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这些经验上来进一步认识圆的有关特征,让学生深切体会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为后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半径和直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圆的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
难点:初步认识圆的有关概念。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理解半径;用讨论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学习半径、直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动眼看一看等方式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学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等知识。通过自学的方式去学习圆的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点亮双眼,看自行车车轮
我出示了生活中自行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车轮形状,学生们都知道是圆形,又出示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问这样的自行车你们见过吗?学生们会说没有,紧接着我就提出疑问为什么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形呢?圆形车轮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初步知识。带着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圆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静做细观,共探圆的奥秘
1、认识圆的边:观察圆形,看看它的边是由什么样的线围成的?由此得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认识圆心:移动车轮、转动车轮,让学生观察车轴在车轮中的位置有没有改变,通过实物迁移,用一个点表示车轴,从而去认识固定的点即定点在圆中叫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3、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同桌讨论,在图中找出与圆心距离为3厘米、2厘米、4厘米的点,能找多少个,并观察分别在圆的哪个位置,从而认识点在圆上、圆内、圆外三种位置关系。
4、认识半径:通过点在圆上这个知识认识到圆上所有点与圆心所连的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接着介绍这样的线段就是半径,用字母r表示,接着小组去讨论怎么理解半径,并通过一道练习加深对半径的理解。
5、认识直径:出示一个圆及圆中的6条线段,让学生观察6条线段中哪条最特别,通过小组讨论找到特别之处经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再介绍这样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再让学生说说如何理解直径并在圆中试着画一画直径,看看还能画出多少条,并量一量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圆中有无数条直径,长度都相等。
6、认识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通过预习回答问题来知道圆的对称轴及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说明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并给学生一张圆纸片,动手操作来解决如何确定它的圆心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静思默观、自学新知、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知识,既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又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齐心协力,一起练习
本环节通过判断和选择两种题型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四)巧思妙想,畅游数学天地
首先,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接着让学生们猜
谜语,轻松一下: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个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打一个水果)猜出后,我们再猜一猜羊吃草的范围最大能吃出什么图形?在猜谜中感受到圆在生活的存在。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圆的,然后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圆,最后出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话一切平面图形中,圆形是最美的,学生感受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