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17 14:11:16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1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学文后,引导学生再对比中体会2、4段在写法上的异同!学生通过前文学习和对比阅读。知道两段都是描写五壮士奋勇反抗、顽强击敌的场面,都写了人物的动作,但第二段的`描写重点写了每个人作战十的神态和动作,第四段则从侧面——敌人的悲惨下场来表现五壮士的机智、英勇,突出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在学文体会时,引导学生抓住第二段中人物神态的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观看过的战斗题材的影视剧)来想象五壮士可能说些什么?以此来体会文本内容,再次朗读时,学生的情感就更易激发和表达了。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2

同样的教材《狼牙山五壮士》,以前的教学和现在却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费力地分析着故事情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平静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轻松地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兴致勃勃地探究着,回味着,激动着,课堂上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成功的原因:

一、首先熟备课文。它使我在课堂上前后贯通,游刃有余。课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只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随机应变,以学定教。例如,我事先并不知道学生首先会汇报“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由于我能够把握住课文的骨架,将各部分内容了然于心,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二、接着,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如教学完“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质疑、答疑后,我问:“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是五壮士喊的,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你们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当“老师”,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学生”问住,于是他们互相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五壮士的声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壮士的声音,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凭借教师示范读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但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这样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后,但就是读时体现不出来五壮士的这种精神,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精神。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我再关注学生的的个性化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读轻而易举的悟到了五壮士通奸敌人壮烈牺牲的壮举,学生被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了,再一次一次的朗读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语言文字就知道怎么读了。

(二)、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完班长领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时,怎样让学生读出班长的果断和坚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这部分中的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班长的斩钉截铁、坚决果断。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法。该片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3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成功地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学完课文后,反思如下:

一、课初教师复核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叙述思路。这样做了之后,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构思方法会有一些感性的整体的认识。

二、课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首先由文中提到的四个关键词语入手。由这四个词语展开课 ……此处隐藏7924个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画出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此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最后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写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全文写出了五壮士志壮、胆壮、言壮、行壮和气壮,通过这五壮,体现了五壮士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可以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14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成功地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文章,也是一篇年代久远的文章,那么如果结合现在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的组织,思维的创造,审美的鉴赏,文化的传承这四个方面来组织课堂呢?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我就想,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灵魂,题目中有个词眼能够统串全文,我何不试着用一个“壮”字作为我的教学主线呢?

一、观壮行

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的时候,让他们注意文章两部分写人物的时候称呼不同,痛击敌人的时候为战士,顶峰歼敌为壮士。然后通过分析人物描写,通过品析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出战士战斗时候的英勇无比。接着分析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着重写了班长负伤后,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如何带领战士们用石头与敌人奋战到底,突出了五壮士行为的壮烈。然后利用视频资料介绍了当时的故事背景,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五位战士的内心情怀,从而为练笔做铺垫,利用刚才讲过的人物写法,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练笔的目的。在这一部分中,充分的体现出了语言的组织,既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学生语言的消化和创造。

二、解壮称

为什么他们开始时候成为战士,后来称为壮士?然后我引导孩子们有层次的`进行品析,首先是人生观的选择,壮士们为了他人而放弃了自己生的希望,利用孟子的“舍身取义”对学生一个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最后是面对死亡时候的的大义凛然,这样孩子们对壮士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明白壮士不仅是语言行动的英勇豪迈,更是深藏于内心的对民族、对国家深沉的爱。同时从插图让学生从画面中有审美的体验,感受构图者的审美;补充的民族脊梁的名言资料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这两方面入手,更有从他们的精神上升到民族精神的了解,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气壮山河。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民族的热爱!这一部分引导学生思维创造,不是单单读文,而是带着问题有层次的读文,称呼的转变不仅是文字的差异,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特别是在文化的传承中,更加让学生通过这五位壮士以点引面,以小见大,体会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三、品壮语

通过本文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一定的人物写作方法,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如何有针对性的读文,所以又让学生类比学习《中条山八百壮士》,去体会文章中的“壮”,达到了以文代文,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部分也是学生自己审美的体现,学文章,用文章,最后赏析文章的精彩部分,最终内化成为自己的言语。

四、忆壮士

最后列举出了新中国伟大的成就,让学生明白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当谨记历史,缅怀先烈,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坚定学生爱国之志,从小做起。

当然这节课上完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因为时间的太紧张,而导致我的教学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多,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只是在朗读中感受他们的所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将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15

颜老师的职称评审课选择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有幸听了她的试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紧扣,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颜老师的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导入课题开门见山,直接从课文内容入手,回忆并板书文章的五个环节,前两部分内容的'配乐朗读,将同学们的思绪拉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第3——5部分。

颜老师的设计体现了以情动人、以读促思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

1、 过渡语慷慨激昂,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憎恨、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如,“想到南京大屠杀,想到敌人对老百姓的罪行,怎能不叫人充满仇恨!”

“这是伟大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精神是他们舍生忘死的源泉……”

2、 多媒体手段巧妙运用,调动学生情感。

颜老师搜集大量历史资料,抗战背景的文字资料,战争图片视频资料、狼牙山五壮士电影剪辑、背景音乐资料……声与影的结合,形象地再现了那个动人心魄的战争场面,英雄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领学生热血沸腾。

3、 以读促思,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颜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有意识地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在学习顶峰歼敌这一个环节时让学生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设计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让课堂充满生动和乐趣。在感受五壮士跳崖的悲壮这个难点上, 为了学生能深地体会壮士英勇跳崖的壮行,颜老师引导学生品读了对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与语言的语句,观看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视频,使学生对五位英雄的崇敬之情得到了升华。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