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生命》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生命》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略。
B、作者简介一则: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则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此处隐藏11528个字……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将课堂流程分为六大版块,版块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在感受文章优美意境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去创造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第二:学法多样性。
本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同时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了学生选择学法的权利,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奠定了基础。
第三:内容拓展性。
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说话练习。这一环节的设置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深广的空间;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进行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衔接,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语文的热情,将新课标中的探索式学习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实际教学。
总之,《谈生命》教学设计发挥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谈生命》教学反思13《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141.《谈生命》一文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阅读“一江春水”由小溪而大海流动的内容,从词句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由“弱小——壮大——归化”的规律;继而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春水流动中的四个“有时候”,体会生命过程的曲折和大起大落;再引导学生阅读小树成长的“春夏秋冬”,体会生命过程的平静与温馨,并通过品读、讨论、交流让学生感悟: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规律,有价值的生命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 讲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学听了后都非常感动,感慨万千,对生命仿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我能看出他们个个激动的表情,不禁为自己能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而高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畅谈对生命的感悟与品味。
3.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移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课堂,是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借课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会生命的魅力。并关注身边的种种生命形态,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轻视生命的坎坷,顽强执著地体现生命的可贵,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创造出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谈生命》教学反思15似乎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比其他科的要求更高,也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自我感觉吧教学语言很流畅,语言表达似乎很得心应手,这点在课后,从听课同事那里得到了首肯。总之这节课,从内容到形式我自认为上得比较成功,当然,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是完美但求尽善尽美。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一下,从这节课我得到两点了最深刻的认识。
一、 要想上好课,认真备课是关键。
《谈生命 》之前我也上过,说实话,平时上课随意性大,一节课的内容可以上成两节课,两节课的内容可拖到三节课;而这次是示范课,且要把原先是两节课的内容压宿到一节课里完成,课件设计从内容的.取舍、重难点的凸显及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等方面,怎样才能抓住要点而又不被时间所困,这必须吃透课本,为此我反复地去读,至少不下于十遍吧。
而且,作为语文这门特殊的学科,我认为不仅在内容上要求完美,其教学形式上也应该有一种流畅的美,尽显语文的艺术性。这点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到了,比如说本节课的朗读(教法之一·朗读教学法),在初读原文的第一个环节,因考虑到时间问题,我并没有按照常规听朗读录音带或大家集体朗读一遍,而是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小节朗读,既能检查学生预读情况,也能节约时间;再次,在研析课文时,根据课文的情境,我让男女生分读相关的部分,去体味生命中遭遇暴风雨和享受成功快乐时的情境;再到课文最后哲理部分,我让同学们集体朗读,理解和感悟课文重点。所以,朗读不仅要考虑到内容,在形式上我也力求美,让读者也让听者新鲜而不厌烦。
总之,要想上好课,我认为一个敬业的老师,不管你上的是示范课还是平时的教学课,都必须认真备好每节课,那样你自己上起课来也会得心应手,有种成就感。
二、 要想上好课,课前备学生也是关键。
作为一个老师,你备好课,只能说是你自己完成了对这一课的认识、理解。你怎样才能有效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过去,我们的办法是填鸭式,整堂课,老师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道来,唯恐学生记不下来,反复讲来反复讲去,学生被动的在那里听,机械得在那里记,尝试不到学习的乐趣。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滞留,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被锁闭------ ----所以,我认为老师每上一节课前,得在老师和学生间搭建一个桥梁,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怎么参与?这是老师的问题。就拿我的这节课来说,我在备课时遭遇的问题,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那么,何不把相关的任务教给学生呢?让他们去预习课文。当然这个预习,不仅仅是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要带着问题去“备”课文,作为老师你只有自己先背好了课,才知道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备”课去。能让学生和你一样提前备课,我认为这点很重要。它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是方向标,老师是放飞学生风筝的那根线,你想让它飞得多高飞得多远,你得认真备课,你得有技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