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识字3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识字3教学反思1识字三是看图会意识字,附在字后的一首儿歌,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这首儿歌时,我及时抓住了语言训练点——
一、改编儿歌
在学习完这首儿歌后,我对学生说,宁宁现在已经改掉粗心的坏毛病了,你能把这首儿歌改过来吗?学生都高高举起了小手。除了“画张桌子腿歪斜”这句学生改得不是太恰当,我送给孩子们一个词“笔直”,然后再让学生读读改好的儿歌,学生都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展开想象
在改编完儿歌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宁宁还画了什么?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开阔——“画只兔子长耳朵”、“画只大象长鼻子”、“画间房子有屋顶”……
我想,语文教学就要这样借助文本,拓展说话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而且,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精心创设有效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识字3教学反思2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
①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装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识字3教学反思3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又要注意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识字3》有很多的说话训练点,如:用绿蜡笔,可以画什么?为什么画竹子要用绿蜡笔?想一想,用绿蜡笔还可以画什么?然后出示“我用绿蜡笔画,画,还画。”的句式,练习说话。在这段话中讲到的蜡笔,有哪几种颜色?再出示“有有有”的句式回答。蜡笔有各种颜色,它们可以画些什么?接着出示“可以画,可以画。”的句式回答。我觉得这样既进行句式的训练,又进行思维的训练。有目的'的练习,是行之有效的。
教完了《识字3》,孩子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是上学期的补充习题中接触过象形字,所以学生对象形字并不陌生。在教学儿歌中,我让学生展开了充分的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可能我采取的方式比较多,孩子们读的很有精神!儿歌上完了,我让孩子们说说:如果是你,你想画什么呢?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想画斑马,我想画美丽校园,我想画春天的美景……孩子们的思维真的是很活跃!后来,我就让孩子们仿照课文来写一写自己想要画的。
识字3教学反思4《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等要素则是目标确定的首要来源和依据。研究学习者的“起点”,其实质是确定学生的需要起点和需要层次。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政治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语文阅读不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行。阅读是很自我的。它不仅是一次信息的摄入过程,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学生兴趣盎然地赏读,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做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这时他们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充动,他们渴望自己的感悟体验得到同学的认可,也想听到别人的真知灼见。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识字3教学反思5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 ……此处隐藏4336个字……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理解课文。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4、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扩大识字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相对兴趣比较浓厚,课堂上采用的识字形式多样,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是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慢,还需要教师逐个进行指导诵读,多给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大胆识字,从而达到课堂的时效性。
识字3教学反思13《识字3》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它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的,内容大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在这节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这节课的导入,我让学生随着音乐观看了很多大自然美丽的风景,然后引出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这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巧妙地导入了新课。学生观看了美丽的风景后,都被大自然的美丽吸引住了,这样一来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二、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兴趣。当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想象有联系时,我利用课件插入有关的图片,如:雾、霜、朝霞、夕阳、碧野等,这些现象,学生平时是很少接触到的,跟他们介绍,倒不如让他们观看这些现象的图片,这样学生就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了。
三、《识字3》这篇课文情景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读这篇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如:拍手读、男女赛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等,这样一来,学生对读课文又产生了兴趣。
四、这篇课文是一篇识字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识字为主,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如:猜谜语、加一加、换一换、归类等方法识字,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生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这篇课文时,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识字这一环节花得时间不够,显得还不够扎实,,读课文读得虽然多,但感觉没有层次性,今后我要多像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识字3教学反思14在课文伊始,我先用两个谜语导入,谜语写在音乐课件上,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猜谜,这是第一次的尝试,所以学生觉得特别新鲜,情绪也特别高涨,之后我用一过渡语“你们愿意与风儿、雨儿到大自然里去进行一次旅行吗?”学生大声地回答:“愿意!”气氛相当之热烈,在出示风景幻灯的过程中,我用一副副生动美丽的图片向学生述说着大自然的美景,并在图片的上空标上相应的生字词,这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了认字的效果,而且记得牢,不容易忘记。
当这些字都摆在一起的时候,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想一想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学生分别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来识记生字,课堂气氛相当好,我想这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优美的自然音乐,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情境中,我想这就是情境教学带来的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篇课文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叫做对对子,我先简单介绍了对对子的来历和起源,学生于是对这种中国特有的形式有了兴趣,他们很愿意去读一读这篇课文,由于这篇课文本身就有很强的朗读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快就对课文的内容也掌握地比其他课文快些。
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纯熟的基础上,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了几个游戏,其一便是“前后对接”,教师说前面,学生对后面,跟老师玩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或者是男生对前面,女生对后面或一、二大组对三、四大组等,学生对得特别积极,再之后我将这种形式延伸到课外游戏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将课外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对接另一张图片,学生因为熟读了课文,潜意识中便能形成相应的对接模式,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有益的。这节课所不足之处便是在讲生字的环节中太过于“面面俱到”,以致于到后来学生颇有些疲倦以及在引导图片的设计中出现了一个失误——图大字小,给人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致使学生会将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而不会太注意上面的生字。
识字3教学反思15《识字4》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儿歌中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是有虫字旁的形声字。这节课的教学能充分结合文本的特点来展开。
1、凸显文本特点。
本篇课文要求认读14个生字,其中11个字来自动物的名称,因而第一课时的重点就放在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同时认读、识记这些动物名称,而这些物字多数是用于这个固定的名称中,很少有单独使用的'机会,因此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就定位于以词语、名称为单位来认读识记。
2、体现新课程的识字特点。
不是将生字从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而是注重在语境中认读,在具体的词句、课文中识记,如:图片与词语同时出现,图文认读、句子中认读、课文中认读、做动作认读等。同时在读中初步了解、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利用多种形式、多种场合,让学生多次见面,达到熟识。
3、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和识字方法。
汉字本身具有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了解汉字本身的规律,掌握相应的识字方法,就能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效率。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名字,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出虫字旁的形旁表义特征,再引导学生读读名字,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得出声旁帮助记住读音,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形声字。
不足:
如果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