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02 14:11:18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

《邓小平爷爷植树》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大部分学生要跳一跳才能读上来。因此学习这篇课文需要老师和孩子们的充分准备。

经过了我们师生的充分准备之后,这篇课文的学习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1、为了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我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

不止一次的再网络平台的校信通群发短信上提醒家长们帮助孩子们预习没有学过的课文,尽量多的往后读后边的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我心里还是没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能听进几成呢?与其我唱独角戏,还不如听听学生的心声,于是,我笑容可掬地问:“同学们,昨天有没有读课文呀?认真预习了的请举手。”“有”一双双小手举起来更增加了我的自信。我又问:“那么你读了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下子学生来劲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老师,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感动!”“邓小平爷爷那么大了,还去种树。”“什么叫万里无云,春风拂面?”、一个个稚嫩的问题让人看到了希望,在新课程教材与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一小部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他们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课文的字词阅读对他们来说已不成问题,而且能主动地去了解去学,特别是开放的问题下他们会更有探索,更有所思。像《邓小平爷爷植树》所蕴含的道理确实对于现在学生是很难感悟的。但他们能从邓小平爷爷植树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这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地探索,作为教师感到欣慰,也为孩子们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感到欣慰。

2、学习新课前习惯于听写几个最近学过的生字词,通过了好长时间的观察训练和验证,这一好习惯真的让孩子们受益匪浅。积少成多,每天利用几分钟时间就使孩子们将所学生字掌握的十分牢固。每一次单元检测或者其他检测中生字词这一项目几乎不丢分。这个习惯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3、教学思路上自以为的是搞了一点点小创新。一般的教学思路是导入新课然后初读课文。初读课文中提出读书要求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就开始进入识字环节。因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出现了许多四个字的词语,理解学会这些四字词语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一课教学的难点,也正由于这些四字词语的出现这一段读起来很不容易,一些孩子要认真的读好多遍才能够读通顺。“同学们都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老师喜欢。老师也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而且预习中我发现第二自然段总也读不通顺。谁能来给我当当小老师?”孩子们给老师当小老师的热情都十分高涨,调动那些认真预习的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来带动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领读、齐读的方式解决最难读的这一段课文并将难点的理解词语在这一环节解决掉,解决了这个最大的拦路虎下面的学习就轻松多了。解决了这一难题之后进入识字阶段,再去认读生字词,词语中出现的一些四字词语或者难以理解的词语就好接受多了。我不知道会有多少老师认同我的这点创新,但是通过学生都顺利的通过的表现情况看我自以为是成功的。

4、识字阶段仍旧是老一套路子,教给孩子们多种识字方法,反复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识字,大家都在这样做,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毕竟一年级教学识字是重点。

5、认识表示动作的词语是这一单元学习中出现的新知识。在第二课《春雨的色彩》一课里我已经渗透了动词的知识,并引导孩子们在课文里画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认识到表示动作的词语叫做动词。这一课的学习继续渗透,引导孩子们在课文中画出表示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动作的词语,认识这些动词,理解动词的运用能够表现出邓小平爷爷的认真细致。“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就是动词。以后,我们在写日记的时候,也可以用一连串的动词来说清楚一个人做的一件事情”。我这样引导孩子们。这是教学的难点,中游以下的孩子也许仍旧是一头雾水,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这方面的知识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渗透,多练习多领会,相信孩子们会越来越明白。

6、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在课文找找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来回答,并将这句话完整的用直线画出来,也是这阶段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许认为这太简单了,经过几次的练习之后发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很难很难。

7、不足之处也是有的。

由于自己有些地方准备的不够充分造成了个别环节过渡中的生疏,孩子们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太少理解课文的额深度不够,体会感情也不那么到位。教育孩子们多植树,绿化祖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许多孩子不能够从心里感受到。识字教学照顾到大多数孩子,多种形式识字认字,而通读课文环节要照顾到一些学习困难的不积极预习的孩子,那些优秀生一遍一遍的带动这部分学困生去通读课文造成一部分孩子的烦躁,理解动词体会感情环节优秀生明显要高效于其他孩子,这种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在课堂上顾此失彼让人困惑。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2

《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热爱祖国、绿化祖国的情感,并能将这种意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课文开始,先复习了昨日所学的生字词,在书写词语“邓小平”,当学生读出这个名词时,及时提问:有谁知道邓小平爷爷?知道他的'那些事?

这个时候班级几个爱预习的孩子非常积极地举起了他们的小手,众说纷纭,课堂的气氛一下就被带动起来。之后我做了小结,并引出课文的题目——邓小平爷爷植树,并从课文的题目引出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画出课后的生字新词,在教生字时我采用开火车、小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课文中巩固生字词语;在讲解课文阶段,先让学生带着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朗读第一自然段,在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思考问题:这棵树为什么叫“小平树”?“亲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亲手”造一个句子?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可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在文章中去选择有意义的语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另外我还安排了一个拟人化的环节:看着这棵柏树,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3

《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讲的是邓小平在植树节这一天亲手栽下一棵小树的故事。从文中体会邓小平支书的认真态度和培 ……此处隐藏5625个字……爷植树”而写。这种入题方式,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权利。对照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教学片断给了我两点启示:

1、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情感、有思维、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语文课程标准语),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发表看法。

2、阅读教学应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课题本身来看,至少给学生传递了两个信息:

①邓小平是一位老人,

②课文写的是邓小平植树的事。

毋庸置疑,只要引导有方,学生从课题获取以上两个信息是很容易的事,我们为什么要包办代替呢?今天,处在信息时代的孩子们还可从大人、书籍、电视、网上等多种渠道获取与“邓小平爷爷”、“植树”相关且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主持人,给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与处理信息的时空。

简言之,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

【片断二】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5: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植树?

生6:(迫不及待):绿化!

师:你俩都很棒!你(师指生5)爱思考,你(师指生6)知道的可真不少!

生7:邓小平爷爷是怎么植树的呢?

生8:邓小平爷爷植的是什么树呢?

师: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只要认真学习这篇课文,你们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教学反思〗

崔峦同志认为: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所知到生疑到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需要“疑”,传统的阅读教学“疑”在哪儿?“疑”在老师的备课本上,是事先设计好的,是老师质疑,学生释疑。疑到底由谁生?长期困扰阅读教学的争论该休矣!这一片断告诉我们:

阅读教学应保护学生生疑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疑不仅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进行激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心理,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追求,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从片断可以看出,学生一共提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学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在感受题目这一语言文字材料之后所作出的反应。有了问题,它们就会产生阅读的内驱力。

一句话,“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一导语体现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要求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2

《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讲的是邓小平在植树节这一天亲手栽下一棵小树的故事。从文中体会邓小平支书的认真态度和培养学生植树绿化、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邓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我很担心。

我先在课堂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不过我心里可没有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听进几成呢。第二天上课,我问:“小朋友,昨晚有没有读课文呀?”“有--”嗬,响声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问:“那么你读了有什么想法呢?”有的同学说:“老师,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感动!”“我也是!”“我和他一样”虽然不能排除学生“人云亦云”的“嫌疑”,但已经很令我感动了。我抓住这个契机,又问:“那你为什么感动呢?”小手举得更欢了,有的说:“因为邓爷爷工作很忙,可他还为天坛公园种树。”有的说:“邓爷爷81岁了,那么老了,可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种树。”还有的说:“老师,邓爷爷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所以他才来植树。”“对!我们也要像邓爷爷一样,爱护花草,不踩草!”孩子们纷纷说道。孩子们说得真好,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3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熟悉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我在执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第3课《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其中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让学生了解多少就说多少。(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2、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3、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让学生观察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问这棵柏树?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把问题归归类,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并强调学生能想到什么就问什么,问什么就交流什么,看看哪个小组的问题解决得好。),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

教学片断一:这棵柏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一个学生说:“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了,是‘1985年的植树节,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老师紧追不放:“课文中还有些地方没有明确告诉你时间,但我们也可以知道植树的`时间。会读书的小朋友就能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学生们发言积极踊跃,一个学生说:“在邓爷爷81岁的时候种下的。‘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还有的说“已经很久了,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

教学片断二: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的学生说:“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然不休息。邓爷爷是个爱劳动的人呢。”老师不断引导,就在这句话里,你通过那些地方还看到了邓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古语说,“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只有会思考的孩子才能成为聪明的人。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又热烈起来,生:邓小平爷爷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他已经很累了,别人叫他休息,他还不肯休息。邓小平爷爷不三心二意,做事做到底。一个学生说:“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柏树苗像他的宝贝一样,他很爱护小树苗。生:邓爷爷是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再种的,他很认真。还有的说:“邓爷爷植树的时候很仔细。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 ’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以上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