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黄豆的不同特征。
2.会用耳朵辨别三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3.关注身边的自然物,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沙子、石子、黄豆,盆子、罐子、椅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察自然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1、“我们身体有什么宝贝?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知道我们要用6个宝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脚进行探索活动。)
2、“小朋友们请看,椅子下面藏着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沙子、石子、黄豆.)
二、用手玩材料,感知他们的不同特征。
1、“你们想玩吗?想怎么玩?”(要求:蹲下来玩,轮流玩三种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们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觉,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觉。
三、用罐子玩材料,初步了解声音。
1、“欢迎罐子宝宝,请小朋友们想办法用罐子宝宝和三种材料制作一种乐器。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好听的'声音?”
2、幼儿玩,教师引导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倒一倒。
3、反馈:“你是怎么让罐子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的?罐子是怎么会有声音的呀?(打开验证)谁能发出相同的声音?请相同声音的罐子宝宝来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们的罐子宝宝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东西发出来的声音不一样)
四、通过听觉辨别沙子、石子、黄豆发出的不同声音。
1、出示三个罐子:“沙子、石子、黄豆玩捉迷藏躲进罐子里,你会把它们找出来吗?考考你们不打开盖子看,你有什么更聪明的好办法吗?原来听声音就能很快找出它们是谁?那我们仔细听听,这个罐子里是谁?”
2、再请几名幼儿上来辨别,教师引导: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与它告别的话)。
五、送沙子、石子、黄豆“回家”。
1、沙子、石子、黄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这是谁的家?(示范送罐子宝宝回家)
2、幼儿探索游戏:摇一摇、听一听、送一送、说一说。
3、检查验证:老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发现错误及时随机应变作出处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动手摸一摸带来的乐趣。
2、初步了解物体具有软和硬等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对物体的认识和感觉。
3、能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软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人1个小布袋,袋口是有松紧的,便于手伸入其中。
2、每人的布袋里分别装有软硬不同的物体,如:玩具娃娃、积木、海洋球、水彩笔、软糖、海绵、棉花团、软糖、橡皮球等。
3、2只小动物玩具(其中1只是长毛绒的软软的小猫,另1只是木头或塑料做的硬硬的.恐龙)作为归类的标记,分别放在两只筐边。
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创设“神奇的口袋”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魔术团里有一位神奇的老爷爷,老爷爷有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你想看一看吗?
(2)引导幼儿猜测口袋里的物品及其特征。
教师:口袋里会有什么?不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有哪些东西?
(3)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
教师:摸了之后的感觉怎样?会是什么东西呢?
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抓一抓、捏一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励幼儿用“好像”或“可能”等词语,大胆地说出自己摸到的物体。
教师:你摸到的是什么?像什么?可能是什么呢?
(3)取出摸到的物品,师幼共同检验幼儿的猜测。
3、游戏:按要求从口袋中摸出相应的物体。
(1)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的物体。
教师:请你摸出一个软软(或硬硬)的东西。
(2)当幼儿摸出后,鼓励幼儿说出物体名称,丰富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教师:你摸到的这个软软(或硬硬)的是什么东西?
4、游戏“送礼物”。
(1)师幼共同合作,将摸袋中软硬不同的物体加以归类。
(2)教师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送礼物。
教师:摸摸捏捏这两只小动物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软软的礼物送给谁?硬硬的礼物送给谁?
(3)幼儿分组自由从摸袋中摸出软硬不同的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小动物面前的筐里。
5、巩固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并检查筐内的软硬物体是否归类摆放的,如果有放错的,大家一起重新归类。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周围软硬不同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软硬的认识。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运用触摸的方法感知身边的物体,寻找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尝试运用5以内的加减运算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每名幼儿一个“钱包“,内装5以内的数字卡片或圆点卡片。
2、给角色游戏中商店的各种物品分别标上1~5元的.价格。
3、准备学习包。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在超市、餐厅、理发店、咖啡店等角色游戏中,感受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指导幼儿用“钱”进行购物、乘车等,启发幼儿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使用“钱”,遇到问题后懂得用加、减等数学方法解决。
2、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包。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南”方,了解指南针的用处。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中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简易指南针,汉字“南”
活动难点
认识东南西北的方位
难点剖析
大班幼儿对左右的认识和掌握还不是熟练,而且仅限于以自我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因此认识东南西北的方位对幼儿来说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左右基础上再加上上下的方位。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游戏“东南西北在哪里”
1、幼儿根据教师指令要求快速指点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
2、提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在哪里?
二、认识指南针
出示简易指南针,告诉幼儿上面这根神奇的小针,能够帮助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找到“南”方
三、操作指南针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和观察一个指南针,在教室里寻找哪儿是“南”,并站在相应的地方,鼓励幼儿不断改变自己所站的位置,发现指南针的变化。
四、了解指南针的用处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这么快找到“南”方
2、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指南针呢?
五、聪明的中国人
1、教师讲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你知道中国现在还有哪些发明吗?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六、使用幼儿用书“我想发明”
小朋友,你想做发明家吗?你想发明什么,把它画出来吧!
以游戏的方法引出课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上下左右,认识东南西北。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 盒子。
2、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了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若干。
2、糖果若干。(装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洗洁精、海飞丝洗头液、午餐肉各一瓶。
3、自备套盒一组。(大纸箱―电脑纸箱―小盒子―巧克力盒――小玩具)
活动过程:
一、游戏“送礼物”,引入主题。
1、 出示一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请幼儿想办法打开它。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吴老师要给你们送个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吧。”(大纸箱)“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打开它?”(撕开、用剪刀剪开、用钥匙戳开——————)选一种方法打开。
2、 从中取出一个电脑纸箱,请幼儿打开。
3、 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请幼儿打开。
4、 从中取出一个巧克力盒子,请幼儿打开。
5、 从中取出一个小玩具熊。
二、请幼儿观察布置好的场地中各种各样的瓶子、盒子。
“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准备了许多东西,你们看看大门都是什么?你都看到里什麽瓶子?”“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东西做的?”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室可引导幼儿选择性地讲述。
三、请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打开盒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
“吴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它们都藏在盒子里,你们要想一些办法打开它就能得到礼物了。你们去挑一个你喜欢的瓶子或盒子打开它,看里面是什么?拿到里礼物后,请把盖子再盖好放到桌子上。”“打开里面有什么?你是怎么打开的?”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讲述。
四、请幼儿回座位休息一会儿,提问:
1、 你们找到宝贝了吗?拿出来看看?是什么?
2、 你找到了几颗糖?数数看?(幼儿个别提问回答)
3、 出示一个粘胶带纸的.透明盒、化妆品的瓶子,请幼儿尝试打开,说说你是怎么打开的?
4、 请幼儿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瓶子、盒子的?
五、教师依次再出示旺仔牛奶、汽水、午餐肉罐头、八宝粥。
“我这还藏着宝贝呢,小朋友看看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开的?”逐个讲解演示。
1、 你还见过那种瓶子的开法不一样,请幼儿讲述。
2、 还有什么东西跟汽水一样的开法?
六、教师小结。
七、活动延伸:将瓶子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基本掌握了多种盖子的开法,但活动中实物刺激太多,幼儿的注意力被美食转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么打开盖子的,致使语言表达不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动的经验,让幼儿更好的吸取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比较观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初步学习仔细观察与记录。
3、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玩过乒乓球花旋转的游戏,对半球的凹面、凸面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不锈钢勺子、幼儿记录表(附后)、水笔、教师记录纸、不绣钢餐具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勺子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引导幼儿动手摸一摸、玩一玩、照一照、看一看勺子里有什么秘密,再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朋友。
二、幼儿初次探究,发现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1、幼儿自由玩勺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发现。
2、集中分享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图示。
3、结合图示,师幼共同梳理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三、幼儿再次探究,比较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介绍记录表。
2、幼儿探究并记录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3、分享与交流:
用勺子照镜子,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4、记录与梳理。
四、迁移经验,幼儿进一步验证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不同。
教师出示碗、盘子、杯子、大勺子等,请幼儿用它们的凹面和凸面的地方照一照自己,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师。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鼓励幼儿观察、寻找凹面镜和凸面镜在日常生活运用,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丝瓜的名称、种植季节以及生长过程。
2.学习正确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如铲子、喷水壶。
3.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劳动工具。
2.丝瓜秧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带入主题
1.孩子们,刚刚我们去逛了逛幼儿园的菜园地,你们发现里面都种了些什么呀?(西红柿、土豆、葱等)
2.那你们发现有种长长的瓜吗?谁认识?(丝瓜)
3.那我们也来种种吧!
二、交代任务及要求。
我们要把长好的丝瓜秧苗种到菜园地里,种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秧苗的根。
三、种植丝瓜。
1.师幼共同整理种植园地。让幼儿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浅知识,认识一些农具,提高幼儿种植兴趣。
2.师幼一起种丝瓜。
教师示范:用小铲子挖一个深一点的坑,小心的分出一棵瓜秧,放入坑内,注意根部尽量保持垂直,然后用泥土盖上根部,浇上水。
重点指导幼儿挖坑、浇水,秧苗入土、覆土最好由教师完成。教师提醒幼儿浇适量的水:用手指蘸上去,既不干,泥也不粘手指为好。
幼儿合作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学习护理丝瓜的技能。
1.丝瓜种好了,我们应该怎么爱护它们呢?教师告诉幼儿丝瓜会爬藤,组织幼儿观察成人如何搭藤架,如何施肥。可让幼儿经常浇水、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商量解决方法或告诉老师。
2.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表,指导幼儿用图画表示丝瓜的生长过程。(长出几瓣叶子——开花——结果等)
3.鼓励幼儿每天来认真观察、记录。
五、可根据实际情况种植黄瓜、苦瓜、葫芦等其他瓜。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
2、引导幼儿按昆虫的特征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虫子图片、虫子标本。
2、幼儿观察过虫子的特征,并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 参观图片展,认识图片上的虫子。
2、 说明今天的任务:请小朋友帮助把昆虫找出来,因为只有昆虫可以参加今天的联欢会。
3、 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昆虫的特点。
幼儿找出昆虫,并进行辨认。
引导幼儿自制昆虫头饰,在活动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由于进行过资料的查询工作,小朋友认识的虫子越来越多,于是这天我“请”来了许多的虫子,请小朋友认识,对于这些虫子,孩子们都能分清楚,也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也就是说,孩子已经认识了这些各种各样的虫子。
在说到昆虫的特征时,幼儿还不能总结出来,于是我说:今天对参加联欢会的.虫子有个要求:六只足、一对触角、两对翅膀、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今天小朋友的任务就是把能参加联欢会的和不能去的找出来。孩子们纷纷找到能去的虫子,当然也有请错的,如:有个孩子就把蜘蛛请来了,但是,他的举动马上引起了其余小朋友的反对:蜘蛛8只脚,它也没有翅膀。结果只好把蜘蛛送回去了。
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知不觉就把虫子按昆虫和不是昆虫进行了分类。这样的学习是开心的游戏,是自主的吸收,我们现在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教育变成幼儿自主性的学习。
在活动后,我和小朋友商量:我们可以做各种小虫的头饰,在活动区中进行虫虫联欢会,让我们自己当小虫子,孩子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