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4-05-27 18:49:09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四篇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2、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A、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3、做一做

A、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B、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C、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D、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7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姐姐和弟弟背挨背站着比高矮,“挨、矮”提示ai的音。第二幅图是小男孩用力砍枯树,砍树时发出的“”的音提示ei的音,枯树与小男孩构成的形状提示ei的形。第三幅图是小女孩围围巾,“围”提示ui的音,小女孩脖子上及搭拉下来的围巾,加上帽子上垂下的绒球构成的形状,提示ui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和ai、ei、ui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音节kāi、gěi、huí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句子、儿歌。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植树,图下用一句话表现他们分工合作的情形。图上还有小兔,与儿歌内容相配。句子和儿歌都为巩固音节、学习生字提供了语言环境。

ai、ei、ui的发音、声母与ai、ei、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配合学习ai、ei、ui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翻动式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2?本课的生字卡片。

(二)字母教学

本课的复韵母都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图画,整体认读后再教给发音方法:从前一个字母快速滑向后一个字母,一气呵成。发ai时,

先张大嘴巴发a的音,口形由大到小很快滑向i,a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读成ai。ei的发音方法与ai大致相同。

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不是i),口形由圆到扁。ai、ei、ui的形可借助发音方法记忆,也可以借助图画记忆。ai的声调标在a上,ei的声调标在e上,ui的声调标在i上,i上的点去掉。标调方法不要求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以帮助正确抄写音节。

(三)拼音教学

声母与韵母的`拼音练习,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拼音方法大胆实践,练习拼读。拼读句子和儿歌中的音节,可以借助图读拼音,也可以先拼音,再看图印证。注意指导学生把韵母的声调读准。

(四)书写指导

本课是第一次要求在四线格中书写音节,除强调按规格写好每个字母外,要着重指出:(1)音节的几个字母要写得紧凑、匀称;(2)按顺序写完一个音节的所有字母后再标调号;(3)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五)认读字词,读儿歌

认字可在读句、读儿歌之后进行。注意读准“你、水、子、在”这几个字音,告诉学生“子”单念或在词头读zǐ,如子女、子弟;在词尾读zi,如胡子、孩子、桌子。要比较“子—了”的音形义。“你、他”与“我”联系起来,通过图与句子知道它们的用法。如,看图说说这句话是谁说的,她在对谁说话,“他”指谁?再让学生换个角色,如果栽树的对培土的说或培土的对提水的说,各应该怎样说。

读句子要读出逗号的停顿,还要指导学生用句中停顿突出三个人物。如: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六)扩展活动

1做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

老师或同学随机抽读复韵母ai、ei、ui,看谁能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并大声读出来。

2做游戏“找朋友”。

一位同学拿出写有声母或复韵母ai、ei、ui的卡片,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台下学生拿着能与问者手中卡片拼成音节的卡片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组成音节拼读。

3猜一猜。(教师说,学生猜)

(1)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洗衣服,都要请它来。

(2)上去一阵烟,下来看不见,冷了又改变,变成玻璃片。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参考资料

ai、ei、ui的发音方法发ai时,前面的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要念得长而响亮,后面的i要念得轻短模糊,它只表示舌头移动的方向,实际上舌头并不一定到i的位置。发ei时,e比单念时舌位靠前,要念得长而响亮,后面的i念得轻短模糊。ui是u和ei的结合,它是《汉语拼音方案》中uei的省写式。为了学习简便,我们只学ui,不学uei。ui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相拼才能成为音节。ai、ei可以自成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朝、映、踏、涨、更、深、渡、船”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跳墩上的歌”是什么意思。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2、领悟“跳礅上的歌”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结尾句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你看到了谁?他们去干什么?在路上遇到了一条小溪,他们是怎样过去的?我们把小溪里这些条形的石头叫什么呢?相机板书:跳礅

2、学习生字“礅”。

3、师述:有一群农村小朋友,他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条小溪。小溪上没有桥,要过这条小溪得踏着河里的条石排成的跳礅儿。晴天过河还好说,下雨天过小溪麻烦就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跳礅上的歌》,看看这些农村小朋友是怎么过河的。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大意

课文中有哪些人物?文中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跳礅的?找出有关句子画上“~”。()(2)跳礅上的'歌是一支什么样的歌?用“—”画出来。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思考题一,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跳礅的样子?

⑵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哪句话具体写了跳礅的样子?

⑶学习第二句: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课件展示“琴键”和“跳礅”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感情朗读这一句,并把这句优美的句子背下来,并仿说比喻句。

2、学生汇报思考题二,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快乐的歌、友爱的歌、赞美的歌。答后再问:“快乐的歌”是谁快乐?“友爱的歌”是写谁和谁的友爱?“赞美的歌”又是赞美谁呀?

3、过渡:这三支歌都是在什么地方唱出来的?那为什么跳礅上每段歌又不一样呢?接下来我再来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五、分组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小朋友们什么时候过小溪?

2、怎样过小溪的?

3、结果怎样呢?

学习形式:分为三大组,第一、二、三组分别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六、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一大组指派代表按学习提示的思考题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这个段的文字,老师相机板书:跳。并从这个“跳”你能体会出小朋友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2、学习本段生字、词。

(1)过小溪的时候,课文中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你能找出来吗?学习生字“踏”,除了这个生字,这个自然里还有哪些生字?并相机学习多音字“朝”。

(2)全班齐读含有生字的词语:朝阳、映照、踏着、淙淙。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背一背这一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二大组指派代表按学习提示的思考题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这个段的文字,老师相机板书:蹚。

2、课件出示蹚过小溪的图片,理解“蹚”的意思,并问:我们蹚小溪时,大哥哥、大姐姐会说些什么?我们又会说些什么?

3、学习生字词:为什么要蹚小溪呢?你还能用文中的一个字说出蹚过去的原因吗?学习生字“涨”。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相机学习“浑浊”。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达到熟读成咏。

学习第四自然段

1、第三大组指派代表按学习提示的思考题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这个段的文字,老师相机板书:渡。

2、学习生字:理解“渡”的意思,并与“蹚”进行比较,从这两个动词中,你能体会到哪个自然里的水还要深?相机学习本段最前面出现的两个生字“更深”。

3、播放老师背着小朋友们渡过溪的各种图片,并进行适当的解说,让学生从中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4、看了这些图片,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5、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背下这一段。

七、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读最后个自然段,问:“我们”在这一支支动听的歌声中,有什么变化呢?师板书:我们一天天长大。

八、总结全文

1、在大哥哥、大姐姐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在老师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回想自己家中有哪些东西需要充电,学生眼睛一亮:“妈妈的手机、电动车没有电了,就要用充电器充电了。”

“那文中的爸爸是不是也缺电呢?”

幽默的话语惹得孩子哄堂大笑。

“那爸爸是缺什么?到课文里去找找。”

“爸爸只会电脑打字,还不会上网、制图……”

“爸爸电脑知识很少”

“爸爸需要更多的电脑知识。”

“爸爸在充电,就是再学习,再学习电脑上的上网、制图、计算……”

“爸爸充电就是充知识,充智慧呀!”

学生的答案真是精彩纷呈,有谁比孩子更聪明,能想到这么丰富的答案呀!看来对学生的.认识也需要充电的呀!

突然想到朱永新教授在诠释如何做新教育时关于一锅石头汤的描述,好像也是基于对人性的正确认识。石头汤的美味到底来自哪里——是来自佐料,更是来自参与者投身者的自我奉献,我想。你找一盒火柴,我拾一点柴火,你找一口锅,我取一瓢水,你投颗石头,我洒粒盐巴,你添丝味精,我放数根葱,最终熬成的美味源于石头汤固有的美味,但更多的一定是来自每一位参与者最自我投入的精神自足。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